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農業社會最佳的寫照,繁忙又耗體力的農作總是讓人傍晚吃完飯後即昏昏欲睡。時移境遷,現代人下班後的夜晚往往才是生活的開始,作息不正常,加上工作及生活的壓力下,失眠竟成為時下社會的最新流行。一般來說,一個人一天所需的睡眠約7小時,若每週至少有3夜睡眠不佳(難以入睡或睡眠中斷或早醒三者皆可),且持續一個月以上者,則稱為慢性失眠,最好可以請醫師診治,找出失眠的原因來對症下藥。
除了醫師開立的安眠藥物以及生活作息調整外,市面上有許多能幫助睡眠的產品,民眾往往看得一頭霧水,究竟安不安全,適不適合自己呢?今天就幾樣市面上常見的助眠產品成分介紹給大家了解!
1. 抗組織胺:
第一代抗組織胺(如:diphenhydramine)是一般感冒藥常用於過敏、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的成分,因對中樞神經有抑制性,其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嗜睡,因此將此副作用往好的一面思考時,就可以當成具有助眠效果的藥物。但因其會有耐藥性(用久了就沒效),並不適合長期服用,較適合突然有需求的人。另外,此類藥物同時也可能產生其他副作用,如口乾、尿滯留、視力模糊、心跳加快等,於老年人使用需更加小心。
2. 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是一種人體自然產生的荷爾蒙,會告知人體現在是晚上,讓身體準備休息,人自然覺得想睡。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製造的褪黑激素會逐漸減少,使得老年人較常有失眠的困擾。因此適當補充褪黑激素確實有改善睡眠的說法,特別是用於因時差及老化導致的失眠較為有效。須提醒民眾的是,褪黑激素目前在國內並無取得藥證,在國內販售仍屬違法。
3. 5-羥色氨酸(5-HTP):
是合成褪黑激素的原料,5-羥色氨酸可以促進血清素合成並於夜晚轉換成足夠的褪黑激素以幫助睡眠,但對於本身血清素足夠的人可能幫助睡眠的效果就不大了,較適用於因血清素不足引起憂鬱、情緒低落而導致失眠的病人。但值得留意的是,維生素B6、B12雖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但若併服大量的維他命B6會讓5-羥色氨酸(5-HTP)幫助睡眠的效果降低,因此若同時服用B群的病人須注意每天B6攝取量不要超過50mg。
4. 酸棗仁:
屬於中藥的一種,常用於焦慮、緊張、失眠等症狀,具有養心益 肝,寧心安神的作用, 能對抗咖啡因引起的興奮狀態。《本草綱目》紀載:酸棗仁「其仁甘而潤,故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生用療膽熱好眠,皆足厥陰、少陽藥也」,較常用於用腦過度、心煩須勞的患者。但每個人失眠的原因和體質都不太一樣,不建議自行購買中藥「酸棗仁湯」服用,應經由中醫師診治較能對症下藥。
5. 芝麻素:
最近很紅的芝麻素其實是芝麻中的成分「木酚素」,有研究顯示對改善疲累感、睡眠等有所改善,但目前還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證明其治療失眠的效果。不過天然的芝麻素的確能對健康加分,也可以藉由平日的飲食攝取。
6. 鈣、鎂
有助安定神經、肌肉放鬆、消解疲勞,有助於睡眠,對於半夜容易抽筋的人也能有明顯的改善,但攝取時注意,鈣的一般成年人每天建議攝取量約1000毫克(mg),但人體一次最大的鈣吸收量只有500毫克,所以建議分開攝取。而鎂的一般成年人每天建議攝取量約200-300毫克(mg),富含於綠葉蔬菜。
7. GABA:
是一種天然存在人體中的胺基酸,為一種對中樞神經抑制性的傳導物質,對腦部具有安定作用,進而促進放鬆和消除神經緊張。
市面上關於助眠的產品相當多,在此提醒民眾的是,之所以稱為食品是因為並無大型、正式的人體臨床實驗的佐證,也未被食品藥物管理署定義為藥品,因此療效並未獲確切的證實,若民眾要購買相關的助眠產品,應認明是否經政府檢驗合格,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以免受騙又傷身。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