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慧君 藥師/投稿時間:2021年01月
每逢秋冬至初春,往往是流行性感冒大肆作亂的時期,而政府為了預防民眾受到流感侵擾,通常於每年10月初起,針對抵抗力較弱的族群先行開放施打流感疫苗;觀察流感流行的程度之後,再逐步擴大施打的對象。
今年比較不一樣的是,呼吸道病毒的主角不是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而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下圖是CDC發布的呼吸道病毒分型趨勢,可見左側(2019年40週~2020年04週)大多是紅色線條(Influenza),而中段(2020年40週~2020年52週)則以淺藍色線條(RSV)為主。
也因為今年國內以呼吸道融合病毒為大宗,流感疫情緩和,所以公費流感疫苗暫時不擴大施打。
呼吸道融合病毒和一般感冒很像,會有咳嗽、流鼻水、無精打采、發燒……等現象;到底,呼吸道融合病毒跟常見的感冒病毒有什麼不同?
一般感冒病毒最常影響上呼吸道,而呼吸道融合病毒則喜歡躲在下呼吸道。
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而且病情來得又急又猛,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的呼吸道比較細,又因下呼吸道較狹窄,一旦病毒入侵產生分泌物,很容易阻礙氣流的進出,造成孩子呼吸急促、明顯有喘鳴(Wheezing)現象發生,咳到嚴重時更可能會咳到吐,稍有不慎就可能演變成急性肺炎或支氣管炎,
每年有1-2%嬰幼兒因此住院,不可輕忽。
治療方面,除了改善症狀的藥物外,並沒有專屬的抗病毒藥。
照護部分,應加強拍痰,讓分泌物離開呼吸道,必要時可搭配吸入性藥物幫助支氣管擴張;多喝水也有助於稀釋痰液,讓痰更容易咳出;照顧者更應正確佩戴口罩、加強洗手清潔,避免病菌傳播。
住院的話,除了上述方式,還可能加上氧氣罩或氧氣帳,以潮濕氧氣來改善呼吸道症狀。對於較嚴重的患者,應更監測血氧濃度,評估是否有呼吸衰竭的現象。
下圖為小女住院治療時於氧氣帳內之情況。
氧氣帳內氧氣濃度較高,因此嚴禁火源,護理師再三強調一定要注意,所以我都得把孩子安頓好、讓氧氣帳盡量不要有空隙,並且眼睛要密切盯著,以防孩子覺得無聊想掀開氧氣帳,才能在帳外(還是要離遠一點)使用手機或其他電器。
為了讓孩子儘量待在氧氣帳內,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在帳內互動,帶個孩子喜歡的玩具、書本、小點心,或是一起唱歌(當然不能太大聲影響到別人)、畫圖、玩小遊戲等等。甚至晚上睡覺時,家長也可以陪孩子睡在帳內,一方面是因為在陌生環境,手上還打了點滴,有家長在身邊孩子會比較安心點;另一方面,也可以就近觀察孩子的情形,晚上氣溫低,支氣管較容易收縮,若發現孩子有呼吸急促、發燒、睡夢中拔掉點滴或留置針等情況,也好通知護理師儘快處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健保床只提供一床棉被,跟孩子一起睡就不用自己帶被子了。)
經醫師評估後,針對較容易受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高風險幼童,國外有注射單株抗體Palivizumab來預防的做法:於流行季節前施打,每個月施打1次,連續施打5個月;國內氣候穩定,不像國外有明顯的流行季節,建議於出生後持續施打一段時間,最多6劑,但因藥物價格昂貴,且健保給付對象有限制,所以不甚普及。
相信每位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寶,平時可協助孩子正確配戴口罩、養成戴口罩與勤洗手的習慣、流行期減少出入人多的場所;若發現孩子有異於一般感冒的症狀,或是病況較嚴重,應儘速就醫,讓醫師找到真正的病因並做適當的處置,才不會讓小寶貝受更多苦喔!